“咳咳,灾后重建事务繁多,我长话短说,繁理简说。诸位真以为粮价越低越好吗?如果我们靖南,也像台州府城、太平县等郡县一样,以雷霆霹雳手段,强行将粮价控制在每石500文,那么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情形?”朱平安揉了一下脑门,强忍疲惫的对堂下众人说道。
“粮价自然是越低越好,粮价越低,老百姓越能得到实惠。”
“如果我们靖南也以雷霆手段将粮价控制在每石500文,那自然是大喜之事,普天同庆,以后自然是越来越好。粮价降了,老百姓也买得起粮食了。老百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那这场洪灾自然也就过去了。”
“就是,粮价降了,稳定住,老百姓的心也就放下来了,社会也就稳定了,以后我靖南自然是越来越好。”
堂下的众人纷纷说道,谈及降低粮价,人人脸上都满是向往和憧憬。
所有人都觉的粮价越低越好,在他们看来,在人们遭遇了洪灾,财产受损后,自然是粮价越低越好了,粮价低了,人人都能买的起粮食,洪灾自然也就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觉的粮价降低,会有什么不好的。
还真是一群单纯的人啊,朱平安闻言,不由扯着嘴角苦笑着摇了摇头。
“怎么,不是吗?县尊,我们虽然读书少,但也不是那么好骗的。”
“就是啊,便是九岁小儿也懂得粮价越低越好的道理。”
堂下众人不觉他们所言有错,待看到朱平安的表情,不由向下扯了扯嘴角。
“诸位,我们江南是大明有名的粮仓,如今江南遭遇洪灾,八成以上的粮食毁于一旦,我们江南幸存的粮食大约只剩下两成不到。光靠江南的这点粮食,根本养不活我们江南千万百姓。想要度过这次洪灾粮荒危机,只能从川蜀、山东等外地运来海量的粮食,才能缓解粮荒。
想要从川蜀、山东等千里之遥的外地运来海量的粮食,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朝廷组织,一种是民间自发运粮。
洪灾后,我每日都向台州府发函请求朝廷赈济、救援,一直了无音讯,直到四天前台州府才回函,而回函也只是令我们各郡县自救,这一点我已经召集诸位讲过一次了。目前我大明朝廷因为近年来灾害频发,府库消耗巨大,短时间内无力组织救济、救援我们江南,所以朝廷组织运粮这一途径,短时间内指望不上了。那么就只剩下民间运粮这一种了。
而民间运粮,主要是通过各地大大小小的粮商运粮。现在我们江南闹粮荒,不止我们靖南粮价上涨,就是川蜀、山东一带的粮食价格也是接连不断的上涨,虽然比我们江南粮价低些,但也相差不大,当地每石粮食的价格也都接近500文了。
粮商去外地采购粮食,采购价都接近500文了,路程又千里迢迢,一路人吃马嚼,还要雇佣活计、护院,每一项都是一笔大支出,路上还要面临土匪、山贼甚至灾民哄抢等风险,如此综合下来,粮商去外地运粮的成本远高于每石500文……
如果我们靖南也像府城及其他各郡县一样,通过雷霆手段强行将粮价降低至500文。那粮商就无利可图、无钱可赚,甚至还要倒贴钱,如此,粮商还会辛辛苦苦,冒险千里迢迢从外地运粮来靖南卖吗?!
俗话说无商不奸、无利不起早,要他们不赚钱甚至倒贴钱运粮,你们觉得可能吗?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换做是你的话,无利可图、无钱可赚,甚至还要倒贴钱,你会辛辛苦苦、千里迢迢的冒着风险去外地运粮吗?!
如果我靖南也像其他各地一样用雷霆手段,强行将粮价降低至每石500文!我敢肯定,我们靖南的粮商绝不会有那么崇高的品格,无利可图的他们,绝不会再辛辛苦苦冒险去外地运粮了!他们在洪灾中幸存的那点存粮,不出三日就会销售一空!那之后,我靖南的老百姓就是拿着银子也买不到一颗粮食了。买不到粮食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多说了吧,哀鸿遍野、赤地千里、易子相食、白骨满地……这些惨绝人寰的场景,将重现于我靖南。有价而无市,有价而无粮,这样的粮价又有何用?!这样的粮价就是你们所追求的吗?!这样的粮价对靖南老百姓就真的好吗?!”
朱平安说着说着,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动情,说到最后都忍不住拍起了桌子。
轰!
朱平安的一席话像是九天惊雷一样,“轰”的炸响在堂下众人的脑海中。
堂下众人顷刻间被惊雷炸成了一根根半截木头,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内心忍不住一阵阵惊悸,全身的毛发如过电了一样冰冷的树立了起来!
朱平安话音落后,整个大堂寂静的厉害,众人只能听到他们的心跳声。
过了好一会,才有人脸色苍白的连连摇头,双眼茫然的没有焦距一样,哆嗦着嘴唇呢喃道:“不会的,不是的,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不信……”
方才向朱平安辞行的户房典吏刘夫子、吏房典吏张童生、刑房典吏韩成、礼房典吏刘老头等人,此刻他们的脸色比其他人都要苍白,他们是读书人,比目不识丁的差役要见多识广的多,朱平安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他们宛若醍醐灌顶一样,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正因为想明白了,他们的脸色才会变的如此苍白,不敢抬头直视朱平安的双眼,心生羞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