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直有着火炉之称,但是四月底的泉城却很有种令人欲罢不能的慵懒感。
“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吕思思坐在院子里,看着从头顶在春风中缓缓落下的雪白梨花,忍不住吟了两句雷渊的名句。
吟完后,混血美女忍不住瞥了瞥自家老大——这货在院子里的东南西北方向分别种了四种不同风情的花树,恰恰好可以轮着把整个春季的美景纳完。
这么说来……自家老大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不解风情嘛!
杨铸则是一脸惊诧地看着她:“诶?你竟然会背华夏诗词?……难得难得,我以为你顶多就学过几首十四行呢!”
吕思思白了他一眼:“拜托~虽然我在大马长大,但我们从小就在学这些的好不好,说的好像我们连四书五经都没读过似的……反倒是国内,这些年来是越来越不注重这个了!”
这倒是实话,虽然对于普通人而言,远在大洋彼岸的以司徒美堂为代表的致公堂一系更有名,但如说过全球哪个地方的华侨最爱国,那必然是大马华侨无疑——除了辛亥和抗战时期那甚至可以说是不惜代价的捐款支持之外,华夏改革开放后,这些人也是在第一时间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开始在国内投资建厂。
而大马的华侨/华裔之所以能在背乡离井那么多年后依然心系神州,他们持之以恒的华夏传统教育绝对是个绕不过去的核心因素——毫不客气地说,哪怕后世的华夏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传统文化这一块,盛世下的国人们在那些大小在华侨学校里读书出来的大马华侨/华裔的眼里,却是十个里面有八个是“文盲”。
这并不是什么夸大其词,如果你去大马那些华侨小学里转上一圈,看看他们那些早就被国内所“鄙弃”的教材,再去看看他们所坚持的字体和书写方式,最后街头随便与一名大马华裔交谈一番,去亲身感受下那种“同样的面容,不同的气质”所带来的奇怪感觉,你就知道了(虽然后世大马年轻一代的华裔同样被西化的非常严重,但必须说,这与98年的事情有着莫大的联系,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人家的基本功在那放着)。
………………
被混血美女提到这一茬,杨大官人有些闷闷不乐,旋即嚷嚷道:“安啦~安啦!知道你厉害……水烧开了,赶紧的,给老夫展示展示茶艺,老夫已经很久没喝过你泡的茶了!”
要说到泡茶的水平,在杨铸所认识的一票人里面,吕思思绝对是NO1的,这或许与她打小生活的文化环境有关;
偏偏由于自家女人太忙的原因,杨大官人这两年就没好好地享受过几次美人佳茗——从这货竟然已经沦落到几乎全用紫砂壶来泡茶,就可以知道他的凄惨状况了。
见到自家老大这么迫不及待的样子,吕思思小小地得意了一番,然后瞅了瞅红泥炉上已经开始在冒气的粗陶壶:“不急,沸水三滚才是泡茶的最佳时机,现在才刚刚起气呢……大嫂,想喝什么茶?”
这话却是对着一旁坐着的小丫头说的。
小丫头托着自己的大肚子想了想,然后有些泄气地说道:“医生说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喝茶和咖啡……你问杨铸吧!”
吕思思点了点头,这才看向杨铸:“老大,想喝什么?”
杨铸没有丝毫犹豫:“现在是春末,那必须是刮风寨啊!”
吕思思无语地看着他。
虽然易武的刮风寨很有名,但是……这跟春末有毛线的关系啊!
不过小丫头在一旁,自己总要给自家老大一点面子,当下并没有DISS杨铸,而是从地上提起来一个不大的茶叶罐打开,连勺子都不用,就这么抓了一把茶叶投进盖碗里——目测来看,竟然差不多就是10克左右的样子。
接下来的三十秒里,小丫头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茶艺。
注水满盖,
旋转去沫、
立盖观色、
旋碗泼汤、
转托洗茶、
托盖闻香、
细水二注、
出汤分茶……
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却又展露出不同于寻常茶艺师的干练和力量——用英姿飒爽来形容此刻泡茶的吕思思,竟然也出奇的贴切。
“哇~思思姐好帅啊!”小丫头接过吕思思分过来的一杯白开水,一脸的惊叹。
吕思思眼中写满得意,抬手示意了一下:“老大,趁热喝了吧!”
杨铸也不怕烫,端起滚烫的茶杯往口里一倒……
嘶~
好茶!
感受到那股随着略显烫嘴的茶汤在口腔中氲散而开的香气和舌尖涌起的强烈甘甜,杨铸一边揉了揉被刺激的有些发酸的两颊,一边毫不吝啬地竖起了大拇指。
………………
半个小时后,最近愈加容易发困的小丫头在告罪一声后,回到屋里午睡了,院子里就只剩下吕思思和杨铸两个人——杨妈是向来对喝茶这玩意没啥兴趣的,一直待在屋里面追她的《神医喜来乐》呢。
见到没有旁人,吕思思也不端着了,直接把手肘衬在了石桌上,贼兮兮地看着杨铸:“喂,老大,嫂子现在六甲在身,听说万清漪每天在外面躲到十一二点才肯回家——你这段时间是怎么忍过来的?”
杨铸额头一黑,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你一个姑娘家家的当着一个男人问这种问题合适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