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四更天。
外头还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二所已经灯火通明。
齐嬷嬷将舒舒的披风系好,道:“福晋放心,家里有老奴盯着。”
舒舒道:“再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不过嬷嬷别忘了我嘱咐的,每天早上吃枚鸡蛋……”
现下的鸡蛋,没有受精的,被当成是素的,吃了不算沾荤腥。
舒舒担心齐嬷嬷吃素,营养不足,才特意嘱咐了一句。
齐嬷嬷没有不听的,点头应着。
外头有了动静,舒舒没有耽搁,带了核桃、小榆、小棠三人,出了阿哥所。
行李昨日就装好了,提前送去园子里布置,周松与小椿、小松押车同去。
按照半个月的预备,也整理了八口箱子装穿戴日用,六口箱子装之前预备的年菜。
舒舒没有让人精简,现下费些事,总比到时候东西不足,打发人回宫来取方便。
九阿哥不在,三更时就跟十阿哥一起,到御前听吩咐去了。
之前大阿哥他们没有开府前,御前听差都是年长皇子的特权,如今也轮到九阿哥与十阿哥两人头上。
圣驾出行是大事,即便不是出远门,就是几十里外的园子,可是也没有轻车简从的规矩。
况且这次随行的人确实不少。
宁寿宫太后、太妃与格格们,毓庆宫太子一家,阿哥所诸阿哥、福晋,惠妃、宜妃、德妃、荣妃、章嫔、卫嫔、兆佳贵人、纳喇贵人、庶妃袁氏、戴佳庶妃、万琉哈庶妃、王庶妃、陈庶妃。
旁人看这个名单,估摸还摸不到头绪。
舒舒昨天听九阿哥提了一句,就大概明了。
这种划分方式十分简单粗暴。
有子女的宫妃差不多都在了。
只有腊月中旬生了公主的刘庶妃还在月子里,没有移动。
曾经生育皇嗣,没有立住的不在其中。
没有生育过的,不管是亲表妹佟妃,还是新宠瓜尔佳贵人,都不在名单中。
二所门口,十二阿哥与十三阿哥已经在了。
两人都是年年跟着进园子的,早有章程,身边就是四个嬷嬷跟着服侍起居,四个太监跟着听使唤。
十二阿哥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十三阿哥则给舒舒说道:“每年过去都住西花园把南边,有个皇子四所,也叫荷池四所,多半还是住那儿,往北就是荷花池,荷花池中间是讨源书屋,前些年开始太子随居园子的时候就住那里;再往北,就是太后宫,主殿叫澹泊为德宫,里头还有不少配殿……”
舒舒听着,脑子里有了大致的印象。
虽说康熙搬到园子里,“亲奉慈颜”,可是实际上只有皇上与他的后宫妃嫔住在主园,太后、太子与其他皇子、皇女,都在附园中。
应该是为了帝妃起居行走方便。
园子里各种景致,比宫里少了规矩束缚。
十三阿哥说着,自己都高兴起来。
同样是读书,在上书房读书与在园子里读书当然不同。
“咱们挨着宫门呢,出来方便……”
十三阿哥笑着说道。
舒舒听着,却想起一件事。
差点忘了。
现在已经是康熙三十八年,十五阿哥要入学了!
去年四月就被选出来的小六,作为十五阿哥的哈哈珠子,要跟着入上书房。
想到前天九阿哥说的小时候修理舜安颜的事,舒舒有些不放心了。
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可以反复转换,现下也可以做个好嫂子。
尤其是在十五阿哥跟前。
应当更亲近些。
到时候十五阿哥“爱屋及乌”,也能让小六处境更好些。
虽说功利了些,可又没有损人利己,并不碍事。
至于小六会不会跋扈,得罪皇子阿哥?
舒舒丝毫不担心。
虽说小六是幼子,可董鄂家可没有娇宠幼子的习惯。
除了女儿,更看重长子多一些。
这个长子,是珠亮,也是福松。
还有下头的双胞胎,因为身体不好,也被父母多偏爱些。
舒舒本来是不喜欢改变生活状态,眼下居然也开始盼着园居生活。
不是为了御园精致,而是为了骨肉相亲。
姊弟相差九岁,她也是看着小六长大的。
为了不扰民,圣驾要在开城门前出城。
因此,舒舒带着三个丫头上了马车后,并没有等许久,车队就缓缓移动。
估摸着走了两刻钟,车速比之前略加快,不过只有轻微的颠簸,并不是很明显。
应该是通往畅春园的御道。
外头天色大亮,舒舒挑开车窗的帘子往外看了两眼。
透过两侧随行的护军,道路两侧就是冬日的田野。
后世这就是海淀地界。
爹卷妈卷孩子卷的地方。
如今只有草木。
舒舒撂下帘子,倚在核桃身上,闭着眼睛打起了瞌睡。
等到马车停了,舒舒才睁开眼睛。
几个丫头也都松了口气。
路程不远,可前后加起来也一个半时辰。
外头有声音,是孙金的声音。
“福晋,爷打发奴才过来领路……”
舒舒挑开帘子,发现马车已经离了大部队,停在一处宫门前。
她没有说什么,点点头。
宫外比宫里自在,并不需要换车什么的。
马车直接进了宫门,随即往西拐了没几步就停下来。
舒舒腰已经酸了,扶着核桃的手下了马车。
眼前就是十三阿哥方才提过的皇子四所,又被称为荷池四所。
不是并排结构,而是四个小院子。
最南边的是南所,一栋建面三间二层小楼,几处下房,总共是二十二间,这就是舒舒与九阿哥夫妇在园子里的住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