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根本无处可逃,等待着他们的只有死亡!
横滨公园里想逃脱大火的24000多人被烈火团团围住,活活烧死。
连公园里的湖水也被大火烤灼得热气腾腾,跳进湖里的人被湖中热水烫死。大火把日本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充满杀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海滩上的人们也无法保全性命。
几千灾民逃到了海滩,纷纷跳进大海,抓住了一些漂浮物和船的边缘。水火本不相容,跳到海水里躲避烈火似乎理所当然。
可是,这时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回事。
几小时后,海滩附近油库发生爆炸,10万多吨石油注入横滨湾。大火引燃了水面的石油,横滨湾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火海。
在海水中避难的3000多人被大火烧死。水中尚不能躲避火魔,那么在整个关东地区几乎无处藏身了。在横滨市,大火烧毁房6万多栋......
此次地震震中在相漠湾海底,又造成了大规模的海啸。由于强烈的地震,使海底地壳发生大规模运动,大岛附近海底最大垂直移动达400米,向北移动了4米。馆山附近海底隆起,向东南方向移动了3米。如此剧烈的海底地壳运动,致使海水涌起滔天巨浪,猛烈冲击着海岸。地震、火灾之后,大规模的海啸又发生了。
为逃避地震和火灾,侥幸逃生的人群开始寻找一个建筑物倒塌后压不着、大火又烧不到的地方暂时栖身。能满足这两种要求的地方只有海滩、港口和码头。于是,恐惧的人们纷纷涌向东京、横滨等地的海滩、码头、港口。
但地震造成的海啸,掀起滔天巨浪,恶魔般疯狂地扑向相漠湾沿岸的港口、码头、海滩——那些灾民们以为是安全的栖身场所。大海一下子失去了文人笔下的温柔和浪漫,变得狰狞可怕。
避难的灾民看到十几米高的横空巨浪铺天盖地地涌来时,又慌忙向内陆奔命,践踏致死者甚众。
其实,想从海啸的虎口逃生也难于上青天,因为巨浪是以每小时750公里的速度扑向海岸的,所以岸上的人瞬间即被大浪吞没,或被卷到了海洋深处,或被大浪抛向半空,有的则被巨浪抛向陆地。
那些停泊在各港口、码头的各种船只不是被凶猛的大浪击碎、击沉,就是在海啸冲击下相互撞沉。海啸退却后,又将这些碎船全部卷走。
横滨港曾停泊着一艘较大的渔船,巨大的海浪将其击成碎片,船上的人无一幸存。 东京、横滨两地的港口、码头设施、地震中毁坏的房屋也被海啸中的巨浪洗劫一空。
狂暴的大海平静后,东京等地的海滩变成大垃圾场,到处都是木制房屋的屋顶、床板、门窗、船的碎片和人的尸体。海面上也漂浮着类似的东西。但这些残留物只不过是大海狂暴发怒后所剩下的、来不及和潮水一同退去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被大海吞没,早已无影无踪。
这次地震造成的大海啸共击沉各类船只八千多艘,东京、横滨、横须贺、千叶等地的大小港口、码头统统瘫痪。这些地方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浩劫。
在这些沉没的船只中,就包括聚集在东京湾的日军军舰......
这是日本的灾难,更是日本海军的灾难。那些被击沉的舰船,他们不惧怕和敌人的舰队在海上进行战争,但面对大自然,却显得是如此的渺小......
在东京赤坂离宫,年仅22岁的裕仁摄政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
宾主言欢之际,一阵猛烈的、突如其来的颤抖从地底深处传来;在摇晃的大地、叮当作响的碗筷与目瞪口呆的来宾间,裕仁不顾礼节,踉踉跄跄地跑向殿外的花园。他看到了一幅山崩地陷般的图景。
新落成的高达12层的东京塔,像一根火柴棍似的被一截两段;无数高大建筑顷刻间土崩瓦解。东京一下子显得低矮、空旷了,只有嘈杂的人群、鼎沸的声息和渐渐冲天的火光,连接着孤岛一般的赤坂离宫与遭逢灭顶之灾的日本!
在余震不断的离宫大院里,裕仁表情木讷、呆呆出神......
作为日本历史上的第一幢抗震建筑,这一天,赤坂离宫只遭受了轻微损伤;而在几百里外的日光小城,天皇与皇后也安然无恙。
然而,对这个年轻的皇储来说,这场被称为“关东大地震”的灾难,仿佛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照故旧相传的说法,每年9月1日是大凶之日,正如西方的13号加上星期五。
直到11时57分,“皇后号”又一次鸣笛时,美国学者、科罗拉多大学教授科克里尔还在甲板上频频挥手;而前来为亲友送行的琼.詹森也记得,她在码头上不断挥舞手帕。一切依旧是平静、从容、基调欢快的。
仅仅一分钟以后,科克里尔目睹了一种可怕的、恍若幻觉的景象:港口骤然上升,码头也如同面团一般急剧扭曲、变形着。他后来带着惊恐的回忆:
“开始时,我们全懵了。后来有人喊着‘地震’、‘地震’,我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往远处看,城市上空尘雾蔽天......”
与科克里尔相比,琼.詹森的印象更为深刻。后来,她在《瞭望》杂志上写道:“来自地底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被抛向天空。象九柱戏里的木柱一样相互碰撞后,我们掉进了水里......船坞两头也沉入了水里,护海堤有一半倒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